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自拍晒照 > 正文
    购物车
    0

    赣文化公益事业倡导者,QQ推广群:132616330。

    信息发布者:宏达益农社
    2018-04-29 16:54:39    来源:赣味文化   转载

    赣味文化,直通心灵的味道。
    赣味文化,赣文化传播平台,江西人文化精神高地。
    赣味文化,赣文化公益事业倡导者,让赣文化成为精神磁场,凝聚4500万江西老表的力量

    赣味文化,吸引13亿中华儿女的眼球。



    在赣南地区,过年吃皇年米果是当地一项历史悠久的特色习俗。在赣南人的年货里,皇年米果是必不可少的。过去,赣南人走亲访友,也都喜欢相互赠送这种色泽金黄、意寓吉祥富贵的物产。



    源于宋代

    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皇年米果历来史不绝书。记者在《赣县志》中便看到了以下记载:赣县客家皇年米果,色黄稚嫩,吃起来既爽滑又劲道,还耐留藏和保管。另据当地《曾氏族谱》记载,皇年米果始创于一名叫曾造的人之手。
    现在,一般都认为皇年米果起源于宋代。《赣县志》中记载到:南宋绍兴年间,虔州(今赣州)叛乱,朝廷派曾造前往平定。为尽快平定叛乱,他制作出了一种类似金条的东西,根据其色泽金黄、形似椭圆等特点,取名为皇年米果,赠送给士兵以鼓舞士气。于是,他的后裔为了纪念他,每年腊月都会制作皇年米果,寓意国泰民安。
    赣南人的特定习俗

    在赣县、瑞金、大余、兴国等地,每到年终都有制作皇年米果的习俗。对于这些地区的百姓来说,这是一项传统的特定习俗。

    赣县的杨梅村,将皇年米果视为“祖传之物”,这里的曾姓家族被认为是曾造的后代,因此,每年过年,皇年米果都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年货,该村也被誉为“皇年米果第一村”。
    关于这一美誉的来历,还得从南宋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说起。当年,在赣州任府事的文天祥来到杨梅村了解当地制作皇年米果的习俗时,当地老乡将新鲜的皇年米果做成菜给文天祥品尝。文天祥叹其制作精良、寓意吉祥,便赞誉杨梅村为“皇年米果第一村”,因此留下了一段佳话。
    至今,杨梅村仍然保留了一套完整的制作皇年米果的工艺及与其相关的传统习俗。该村村民告诉记者,制作皇年米果是很有讲究的,每年12月中旬一过,就要开始打米果:十几个本家青壮年男子轮流操着一个用木棒做成的米果锤,围着石臼不断捶打。上家打完了,大伙就把石臼抬到下一家,挨家挨户轮着打过去。石臼进出家门,都要燃放鞭炮接送。米果做好后,必须先敬祖才能吃。
    古时曾是战地干粮

    在大余县,皇年米果因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而留下了许多故事。
    据赣县《曾氏族谱》记载,明正德年间,王守仁被擢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腊月,他巡抚赣州时,赣州府用米果席招待了他。当他了解了米果的来历后,觉得好吃又寓意深刻。
    另据《大余县志》记载,一次,当地畲民暴乱,王守仁命南安知府围剿起义军。他调集了江西、湖南等四省中心府、州的地方兵力及大量民间猎户、弓箭手前去围剿,但因农民起义军都是当地人,熟悉环境,且在其中心根据地桶岗寨周围布满了机关,致使他的人马死伤众多。
    王守仁多次派兵前往桶岗寨侦察,却总是无功而返。原来,南安府大本营离桶岗寨较远,且山路崎岖难行,侦察士兵出动一次就要好几天,他们带的粮食往往吃一天就馊了,又不敢贸然前去村寨人家讨要吃的,因此总是难以完成任务。
    于是,王守仁开始为侦察士兵寻找便于携带、能够存放、口味又好的食品。他忽然想起了在赣州府吃过的当地畲民用本地产的“大禾谷”做的米果,口味好且耐饿,便改进工艺,将其做成椭圆形的干粮让侦察士兵带在路上吃,从而解决了干粮的难题。
    士兵们都称这种干粮为“王爷米果”,以示是巡抚老爷王守仁给他们吃的米果。随后,这种米果逐渐兴盛起来,被广泛用于作战时的行军干粮。
    明代被列为贡品

    据史料记载,明正德年间,色黄质嫩、品味清香,煮蒸炸炒皆宜的皇年米果曾作为地方土贡进献皇宫。
    成功镇压农民起义军后,王守仁在向朝廷传送捷报时,顺带送上了“王爷米果”。为了讨好皇上,他偷换了概念,说这种米果是当地山民特意敬献给皇上的,因当地山民称皇帝为王爷,故称其为“王爷米果”。
    皇帝一吃,觉得风味确实独特,大加赞赏,从此将其列为皇宫贡品,“皇年米果”这一名称便由此而来。后来,赣南地区又出现了“黄元米果”等不同的名称,但在瑞金一代,则一直保留着“皇年米果”这一叫法。
    制作工艺极其复杂

    演变到现在,“打皇年”已经成为赣南地区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还被列入了赣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从制作方面来看,皇年米果的工艺独特而复杂。
    每年秋收后,赣南人便要开始准备起来。首先要准备不少黄荆(一种可入药的灌木,广泛分布在赣南)枝叶晾干,火烧取其灰,水滤成“灰水”,也就是碱水。再取粳米和糯米(原本用于制作皇年米果最好的大米当属“大禾米”,但种植大禾米的人较少,便改良使用一定比例的粳米和糯米代替),加适量黄栀子果实用灰水浸泡。
    经过“灰水”和黄栀子水的一日浸泡,大米便会发胀,并呈金黄色。将其倒入大甑(用杉木板制作的蒸饭器皿,“肚量”极大),用大火蒸熟成米饭,拌入灰水,摊开晾干后再蒸一遍,并置于大石臼内。
    经过七八个人不停捶打,米饭会变成极富韧性的“糍”。将糍置于案板,用手均匀揉搓成圆柱体,再用一根细线(不用刀)分出一个个厚约五六厘米的“小糍”,再用手分别整理成一个个圆形或椭圆形,黄澄澄、金灿灿的皇年米果才算制作完成。
    如此加工而成的皇年米果,色黄质嫩、细密滑腻,可汤煮、蒸食,也可油炒、煎炸。既不粘牙,也不腻人,余味无穷,让人吃了还想吃。一般情况下,皇年米果可放置数十日不变质,如想保存更久,可将其泡在碱水坛中,一年半载都不会变味,随时可取出食用,十分方便。
    (来源:江西晨报 记者曾悦之)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