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翻耕土地的目的是灭草,使土壤表面清洁好播种

    信息发布者:宏达益农社
    2018-03-07 18:19:51    来源:宏达益农社   转载

     在现代化学农业的背景下,翻耕土地的目的是灭草,使土壤表面清洁好播种,所谓的“中耕除草”就是这个目的。凡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数人都遵循着这一法则,反而如果不翻耕而种地者,被视为“外行人”、“傻子”。


    但是通过我国免耕的经验,翻耕土地完全没有必要。这是因为翻耕对土壤的破坏极大,一亩地耕深20cm,使得30万kg的土壤移位,无疑是人为的来一次“小地震”。将土壤中不同区系的土壤微生物搞乱了,原本在下层的厌氧型微生物给翻了上来,而上层的好氧型微生物又给翻了下去,使得这些土壤王国的小居民“家破人亡”,不能安心进行土壤肥力的培养。据测定:免耕地的微生物比耕地多100倍。特别是在大面积重型机械的强化耕作下,使得野生动物失去了安定的生活,耕地把“有毛之地”变成“不毛之地”,主要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1


    翻耕对于土壤的破坏首要在水。翻耕恰好把带有作物残茬的上层与坚实的犁底层重叠,切断了土壤毛管水的通道。在烈日下,土壤水分被很快蒸发,翻多深则干多深,为了不使土壤变干,就得耙地保墒,但是仍然无法保住土壤表层的水分。


    中耕越深,水分丧失越多,下层的水被犁底层和残茬层所阻,不得以进行灌溉。灌水后,土壤又会重新板结不透气,造成土壤气的不均匀,杂草种子也会得水萌发,不得再次进行中耕,如此反复循环,待作物长高后才停止中耕。


    2


    其次在苗。当作物幼苗刚出土时,大风刮起,地表没有残茬覆盖,风轻易地将粉土刮上了天,污染了空气,产生什么都看不见的“黑风暴”,较大的土粒只能在地表快速滚动,抽打着作物,不得以只能再来一次整地播种。如若遇到暴雨,土壤很快板结,雨水无法正常渗入土壤,产生了水土流失,肥沃的土壤随水而去,平整的土地被冲成一条一条的沟。晴朗后,又被快速晒干,形成了硬壳,不得人工破除板结来解放幼苗,一旦取得胜利,便美其名曰:“人定胜天”。说白了就是人类翻耕土地,破坏了自然,而后进行补救罢了。如若免耕,就不存在“解放幼苗”。


    而且翻入土壤中的残茬还会作怪,它们在分解过程中,会拼命地夺取氮和空气,使得土壤缺氧,形成还原状态,并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当其浓度超过0.7mg/kg时,作物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它们的根会变成黑根,不得以施用氮肥来防止缺氮,用中耕的方法排毒,又一次地“人定胜天”了。


    3

    土壤团粒结构

    土壤经过多次耕作,团粒结构被破坏,供肥、供水、调气、匀热的体系没有了。特别是在翻耕之后,上层肥土被翻入下层,下层瘦土翻到上层,“上瘦下肥”不利于作物幼苗的生长,产生了土壤肥力的不平衡,人们不得不施用化肥来补救。化肥是速效性的,施用后很快就会“扭转乾坤”,使得幼苗一片嫩绿,使得人们产生错觉,认为只有化肥才能增产,如果将化肥施入免耕覆盖地里,就会看不到如此明显的效果。


    4

    土壤热量不均衡


    翻耕的土地表面干燥,白天阳光照射到地面,因无覆盖物导致增温很快,但无土壤水,光能转化的热量不易传导到下层,形成土表温度很高,日落后由于辐射作用,散热很快,而下层由于水的通道被切断,下面的热就不易传导上来,造成了土壤热量的不平衡。


    高投入、高产量、人定胜天

    翻耕后,土壤的水、肥、气、热均表现为不协调,无法稳、匀、足、适地供应作物生长,人们为了调整土壤的四性,促使作物丰产,就必须进行施肥、灌水、中耕等多次作业,每增加一次作业就多投入一次成本,忙乎一阵子。


    “植物”生物犁

    其实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一切。植物的根系在生存竞争中,造就了能穿插土壤的功能,它们的根系能纵横方向延伸,如直根系的苜蓿,根能穿插到3-4米深。一株须根系的小麦,它的根系连接起来有60km长。如果使用机械的话是无法耕得这么深,这么细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生物犁”,如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自养植物与他养植物的搭配等,使生态环境更加合理。


    作物根系死后,经土壤微生物的作物而分解,形成土壤毛细管状的孔道和孔隙,在免耕条件下,保留了这些孔隙,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经多次新的根系连续穿插,积累了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使有机质分解为有机胶体,与土壤结合,形成团粒结构,同时供应作物的水与肥,并协调好气与热。


    动物“生物犁”



    生物犁不仅包括植物,也包括动物,那就是蚯蚓,在免耕地不施化肥、农药的条件下,能大量繁殖。据测定:免耕地的蚯蚓数量较翻耕地多20-30倍,它们利用身体不断穿插土壤,形成蚯蚓洞,并不断吞食含有机质的土壤,与体内胶质结合,排出具有肥力的蚯蚓粪。它们可下钻到50cm深,起到不翻土深松的作用。如果一公顷土地的蚯蚓体重加起来有1吨重的话,那里的土壤随时都是松的。


    除此之外,还有自然的“风化作用”等,它们都有强大的伟力,创造更加优越的生态条件。



    推荐阅读--自然农法



    【自然农法】生物菌或成未来生物肥料

    【自然农法】“六不用”,从根源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自然农法】复合益生菌无土栽培新技术

    【自然农法】生态防虫小妙招

    【自然农法】微生物菌肥拌种把好哪四关?

    【自然农法】我们的苹果切开不会变褐,你的呢?

    【自然农法】什么是马铃薯土传病害?

    【自然农法】微生物到底对土壤都做了什么!


    自然农法

    不是让农业回归原始状态,而是以自然为师、尊重自然法则、遵循自然规律进行的一种农业生产方法,简称“自然农法”(或自然农作、自然农耕)。是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以恢复生态系统平衡为准则,以培育土壤微生物为核心,以追求安全优质农产品为导向。遵循生态、环保、零残、循环、平衡五大理念,严格遵守“三用六不用” 投入品使用原则。从而实现“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